第242章 难得的平静江湖

  七月初,天气燥热难耐。

  咻……咻……咻……

  一道青影在华山下山小径上飞速掠过。

  令狐冲运转浑厚内力,气息如奔腾大海,不断涌入双足。

  他身形时而在百年古松的尖梢倏忽停顿,俯瞰脚下奔腾的黄河与连绵的苍翠群山;

  时而又似闲庭信步,悠然踏在斑驳的青石台阶上,随手摘下腰间葫芦,仰头便是几口酣畅淋漓的烈酒。

  他下山了!匆匆与群女告别七日,终于舍得下山啦。

  “令狐舟!不错!”令狐冲回味着这个名字,嘴角不自觉勾起一丝笑意。这是岳不群闭关前亲自为孩子取的名字。

  他不知道这名字什么寓意,也说不出哪里好,就是感觉比“令狐浩然”、“令狐梓轩”好上百倍千倍!

  行走在这条闭着眼睛也不会踏错半分的熟悉山路上,令狐冲心中感慨万千...

  弹指之间,他来到《笑傲江湖》世界已经五年。

  在这期间,刀光剑影,恩仇快意,经历诸多风风雨雨,有欢乐,有坎坷。

  万幸,结局是好的!他不仅练就一身惊世骇俗的绝世剑功,身边更环绕着数位情深义重的佳人,还喜当孩子他爹。

  师妹岳灵珊依旧娇俏可人,师娘宁中则风采如昔,并未如原着般香消玉殒;师父岳不群虽已自宫练剑,性情渐变,但至少尚未彻底黑化。

  一切的一切,似乎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。当初穿越至此,那份“梦想仗剑走天涯”的懵懂豪情,如今回首,竟也一一化作现实。

  倘若...倘若师父能放下那“武林至尊”的执念,任我行不再膨胀他那吞并天下的野心,各派能如此维系着这微妙的平衡...这江湖,岂不是如同世外桃源般美好?

  只是!风师叔那句话究竟是何意思?这个世界真的还有隐士大能吗?

  “唉...”令狐冲摇了摇头,试图驱散这沉重的念头,“既是隐士,想必如风师叔那般,早已超脱红尘,与世无争。只要师父不去撩拨虎须,这些人...想来也不会无端生事。”

  令狐冲的想法一贯纯粹豁达。

  可...从师父近乎偏执地闭关苦修、誓要突破的举动来看,“剿灭魔教,一统武林”的熊熊野心,恐怕从未有过半分熄灭!

  “沧海一声笑... 滔滔两岸潮...

  浮沉随浪只记今朝...

  苍天笑 ...纷纷世上潮...

  谁负谁胜出天知晓...”

  将烦忧暂且抛诸脑后,令狐冲心情复又开朗,索性放开那不甚美妙的“公鸭嗓”,高唱着这首浸透了江湖豪情的曲子,身影如风,转眼间便已掠至华山脚下。

  此刻的他,已然改头换面:一脸浓密杂乱的络腮胡几乎遮住了半张脸,眼角眉梢也被刻意用草汁药膏涂抹修饰,肤色黝黑了几分。

  这般乔装,他敢断言,除了朝夕相处的几位红颜,纵是师父岳不群当面,也未必能一眼识破!

  少林、武当,确是当世武林无可争议的泰山北斗。遵循师父的叮嘱,查探这两派是否有隐世高人踪迹,便是他此行的首要任务。

  “第一站,武当山,会一会冲虚道长!”

  虽然武当路途比少林更为遥远,但无论怎么说,令狐冲与冲虚的关系总比与那位宝相庄严、心思难测的方证大师来得亲近些。

  更何况...武当实力相对“单薄”,也更好让他悄无声息地潜入,暗中查探那可能存在的“隐世”踪迹。

  令狐冲并未急着赶路,每到一地,便会前去人群聚集的闹市、客栈、酒馆打探消息。

  黑木崖大战过后,整个江湖竟陷入了一种令人不安的、死水般的平静。

  五岳派闭山苦修,日月教也偃旗息鼓,就连那些地头蛇的旁门左道,也都夹紧了尾巴,规规矩矩。

  如此这般走了两三日,耳边灌满了市井琐碎与无稽之谈,却寻不到半点有价值的江湖动向。

  七月的骄阳愈发酷烈,令狐冲实在不愿再浪费时日于这徒劳的探寻上。心念一转,便来到了渭南码头,打算乘船沿渭河顺流南下,既能避开这恼人的酷暑,享受水路的清凉惬意,又能更快捷地抵达此行的第一站——武当山。

  大清晨的渭南码头,河风裹挟着水腥与暑气,闷得人喘不过气。宽阔的河道上船帆林立,喧闹鼎沸。

  令狐冲甫一踏入码头,目光便锁定了河畔一艘巨大的乌篷船。

  几十条汉子,个个精赤着上身,吆喝着低沉有力的号子,肩扛手抬,正将一批沉重异常的铁桦木搬上吃水颇深的乌篷大船。

  这不巧了吗!

  令狐冲眼神微凝,这群人...不正是当日在黑木崖下聚雄坪,被“黑风会三大当家”收拾的湘西排教。

  而此刻傲立于船头,仅余左臂撑着栏杆,身形魁梧如铁塔般的虬髯大汉,赫然便是那位在任我行手下断了一臂的排教教主——李大龙!

  李大龙正与身旁一位外貌与他有七分相似,但更显年轻精悍的汉子低声交谈。

  两人刻意压低的对话,断断续续地穿透了码头上的喧嚣,精准地钻入令狐冲远超常人的耳中。

  令狐冲有过耳闻,那年轻汉子正是李大龙的胞弟,排教中勇猛着称的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