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章 代管户部
叶琛正用自制的滑轮组改良织机效率,闻言抬头:"招人!专要那些被祁王逼得关门的小作坊老师傅。"
崔明月匆匆进来:"查到了!祁王通过'隆昌号'钱庄转移了八十万两银子,经手人是..."她压低声音,"郑元朗的小舅子!"
"有意思。"叶琛擦着手上的机油,"明月,你说要是那些存钱的人突然要取现..."
三日后,"隆昌号"遭遇挤兑。叶琛站在对面茶楼,看着储户们撞破钱庄大门的场景,轻啜一口香茗。那本伪造的"祁王密信"果然奏效,信上说要查封所有关联账户,此刻正在京城各大钱庄流传。
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,锦绣庄后院突然传来重物落地声。叶琛持剑冲出,却见个蒙面人正往墙外扔包袱。
"韩教头!留活口!"
韩猛一个飞扑,那人却诡异一笑,突然口吐黑血栽倒。解开包袱,竟是隆昌号的账本!叶琛翻到最后一页,瞳孔骤缩,这里记录着祁王给北境三位边将的"年敬",数额大得惊人。
"大人,这..."韩猛倒吸凉气。
叶琛突然听到细微的机括声,猛地推开韩猛。"嗖"地一支小箭钉在账本上,箭尾系着纸条:「多管闲事者死」。
"叶大人,这是江南三州去年的税册。"翌日,叶琛刚到户部,这户部郎中郑桐将一摞账本重重摔在案几上,灰尘四溅,"下官才疏学浅,理了半月也没理清。"
叶琛扫了眼足有半人高的账册,心里明镜似的,这是给他下马威呢。他随手翻开最上面一本,指尖在密密麻麻的数字间游走:"扬州去岁丝绸产量比前年增了三成,税收却少了五万两?"
郑桐脸色微变:"这...今年蚕病..."
"那苏州的瓷器呢?"叶琛又翻开另一本,"官窑扩建了八座,税收反倒少了十二万两?"他忽然笑了,"郑大人,你们做假账都不统一口径的吗?"
满堂户部官员面面相觑。他们没想到这个看似纨绔的年轻人,竟能一眼看穿精心设计的陷阱。
当夜,金鳞卫衙门灯火通明。叶琛用自制的炭笔在墙上画满表格:"明月,把这些数字按府县、品类重新归类。"
崔明月拨着算盘,忽然惊呼:"大人!这样一看,短收的税银全集中在邹远道门生管辖的州县!"
"这就是统计学。"叶琛抹了把脸上的墨迹,"把数据可视化,猫腻自然现形。"他拿起特制的透明纸覆在账册上,"再看这个"
纸上渐渐显现出红色标记,正是被涂改过的数字。原来叶琛用白矾水在真账目上做了记号,现在用姜黄水一刷,篡改处立现。
韩猛踹门进来:"大人!刚截获祁王府的信鸽!"他从信筒倒出张小纸条,上面只有几个数字。
叶琛对照账册,突然拍案:"好个祁王!这是在指示他们下一步做空哪里的税银!"
次日清晨,叶琛在户部门口支起块大木板,上面贴满彩色图表。"诸位,这是本官改良的'复式记账法'。"他敲着木板,"每笔进出,必须有两个以上经手人签字,且左右两栏总数必须相等。"
郑桐冷笑:"叶大人异想天开!这要增加多少..."
"增加的是安全。"叶琛突然逼近,"比如郑大人上月支取的五千两'赈灾银'..."他唰地展开一张纸,"为何只有你一人签字?"
满堂哗然。郑桐面如土色,那笔银子实则是给祁王的"孝敬"。
"从今日起,"叶琛环视众人,"所有账目按新规执行。另外..."他拍拍手,侍卫抬进来几个奇怪的木架,"这是本官设计的'滑轮算珠架',计算速度能快三倍。"
户部的小吏们好奇地围上来。叶琛嘴角微扬,他深谙"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"的道理。只要这些人用了他的工具,就不得不按他的规矩来。
五日后,叶琛正在核对春耕拨款,崔明月急匆匆跑来:"大人!祁王派人去工部,说要改良农具!"
叶琛笔尖一顿:"他倒是会抄作业。"想了想忽然笑了,"去,把咱们设计的曲辕犁图纸'不小心'落在膳堂。"
"啊?那不是..."
"是缺了个关键部件的版本。"叶琛眨眨眼,"等他们造出来发现不好用,自然会来求正版。"
果然,十天后,各地传来祁王推广的新犁频频断裂的消息。老皇帝在朝会上气得摔了奏折:"皇弟,这就是你花十万两研制的'神犁'?"
祁王恶狠狠瞪向叶琛,却见对方正恭敬地呈上一份奏折:"臣偶然得先人遗稿,或许可解燃眉之急。"
这"先人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