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6章 苗沛霖断人财路!

  ..........。

  朝廷派钦差大臣胜保去拉拢苗沛霖。

  苗沛霖本来是团练武装,如果被朝廷正规军拉拢,那肯定是乐的开花。

  “”老子当年,考取功名就是为了当官,他们爱理不理“”

  “”没想到老子得势了,今日朝廷这些王八蛋主动来求老子,真是风水轮流转呀“”。

  ..........

  苗沛霖当时手下有两万多人,这可是一个朝廷忌惮的队伍,而堂堂钦差大臣胜保,他手底下也不过三万人。

  当时太平军和捻军在安徽和河南一带,超过三十万人。

  所以以钦差大臣胜保手底下那点人,想要在河南剿灭这些反贼,基本上不可能,所以他能拉拢就拉拢。

  所以钦差大臣胜保才有意拉拢苗佩霖,并以高官厚禄许诺苗佩霖:

  “”只要你加入我朝廷,官位让你选“”

  “”日后荣华富贵,享之不尽,子孙后代都会受到朝廷的照顾,连绵数代“”。

  ...........

  苗佩霖在捻军中混过,在团练中混过,他知道捻军和团练这些武装没有朝廷的支援,日子过得十分艰苦。

  当年努力读书不就是为了进朝廷当官吗?,如今机会来了。

  所以苗沛霖就加入了钦差大臣胜保的麾下。

  可苗佩霖加入胜保的麾下进行改编之后,钦差大臣胜保果然没有食言,给了苗沛霖一个“”记名道员“”的官职。

  不懂清代官场官名的人,一定会听不懂这个“”记名道员“”到底是多大的官。

  其实这名“”记名道员“”并不是官职,而是一个又大又圆的饼子,俗称画大饼。

  讲的简单一点就是:

  “”排队等待当官的人太多,先把你的名字记起来,日后有官职空缺,你就去填补“”

  ..........

  苗沛霖得知自己被封了这么个官职,气的脑血栓都快冲出脑袋了,暗地里大骂钦差大臣胜保:

  “”胜保......“”

  “”妈的个逼,给老子玩套路,日你祖宗十八代“”

  ...........。

  可苗沛霖骂归骂,他又不敢把胜保怎么样?,因为胜保此时已经将他的部队给收编了。

  苗沛霖只能忍着怒气,心平气和的去找胜保质问:

  “”你不是说给我高官吗?,为何现在连官员都不算?“”

  ..........

  可胜保却轻描淡写的说:

  “”这是朝廷的意思,我也做不了主,你在军中好好混,他日有机会提拔的“”。

  “”年轻人不要急,急是急不来的“”

  .........。

  苗沛霖手底下几万人马,被钦差大臣给拆解,分到各个清军营垒中,现在苗沛霖手底下的人马不足三千人。

  胜保现在摆出一副,“”你有种你造反呀“”的态度,吃定了苗沛霖。

  此时苗沛霖气归气,他知道他的实力不够,已经翻不起个浪!

  ...........。

  随后苗佩霖就在胜保的麾下,以一名“”记名道员“”的身份,领兵作战,帮助朝廷剿灭匪患。

  他在朝廷那段日子,又靠着军功,不断聚集人才,又逐渐恢复了以前的实力。

  ...........

  可以苗沛霖的性格,被人骗了,心里始终有一根刺,这个刺迟早要刺人!

  ..........。

  到一八六零年。

  北京城被英法联军攻破,还烧了圆明园,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,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国家属于一片衰败之象,大有灭国之势。

  苗沛霖见机会来了,不过他这个机会并不是反叛清廷,而是拥兵自重以自己的实力与清廷谈判。

  谈什么呢?

  苗沛霖竟然向朝廷上书,

  自己手下兵马剿灭匪患需要军饷,自己又没有军饷养兵,手下人马没有钱,剿匪没有积极性。

  反正苗沛霖一句话就是说“”没钱剿匪剿不了匪。

  所以苗沛霖要求朝廷将淮河的水运,关税,以及两淮地区的食盐专卖权给自己,来抵充军饷。

  要知道淮河的水运关税,以及两淮地区的食盐专卖权,可在袁甲三和,翁同书他们的地盘。

  这是他们俩的财路。

  袁甲三大家知道,他是袁世凯的叔祖父,翁同书来历也不小啊,他的哥哥是日后光绪皇帝的老师光绪的翁同龢。

  这两个人在朝中颇有势力,袁甲二在河南项城属于文吏家族,他们袁家出过两个进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