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7章 陆洲白的发现

  面对老皇帝的询问,李承翊低头答:

  “近日天气转冷,太子妃不慎偶感风寒。

  儿臣便吩咐她在家中养病,以免过了病气给父皇。”

  老皇帝点了点头,没再继续追问。

  一轮歌舞后,皇子里边陆续上前向老皇子说起了祝词,从年龄最小的开始。

  家中已有皇孙的,则是让孩子学了吉祥话上去讨喜。

  老皇帝笑呵呵地听着,只要表现得过得去眼,一律给了赏赐,没偏向谁。

  很快轮到李承翊。

  李承翊看着面前的茶水,目光深邃了一瞬,举起茶盏:

  “儿臣以茶代酒,祝父皇圣寿延年,乾坤与日月共久。

  祝我大虞地隆社稷,天下承平!”

  说完,李承翊抬头一饮而尽。

  “好!”

  老皇帝哈哈一笑,同样给了李承翊赏赐。

  之后五位亲王,除了睿王李婴都是让儿子上场说了吉祥话。

  李婴挂着“病弱”的名头,太医断定活不过二十五岁,至今尚未迎娶王妃。

  他脸色蜡黄,慢吞吞地走到场中,有气无力说起祝词。

  老皇帝笑呵呵地看着他,神色与面对其他皇子时没什么不同。

  李承翊没能看出什么,收回目光。

  太庙刺杀的案子,大理寺查到一个畏罪自杀的“异国奸细”身上。

  而后就这么不了了之了。

  年少时,他总觉得父皇喜怒无常,特别是对丰宁。

  有时极为宠爱,丰宁犯下天大的罪,都会轻轻揭过。

  有时,却又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过错,重罚丰宁。

  现在,他倒是能看出规律来。

  若是丰宁单独犯错,父皇惩罚从不手软。

  但若牵扯上李婴,父皇的眼睛就好似瞎了一般。

  天大的事也能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。

  所谓事不过三。

  科举舞弊案、陇西郡王案,再加上这次的太庙刺杀案,足够让李承翊确认。

  原来父皇最中意的皇子,不是李承乾,而是李婴啊。

  母后将他当做李承乾的挡箭牌,父皇默许。

  便以为父皇同她一样有意让李承乾继位。

  若是让她知道,父皇与她不是一条心。母后和她身后的吴氏会是何种反应?

  念及此,药效也发挥得差不多了。

  李承翊当即抬手,虚弱道:“父皇,恕儿臣乏累,不能再陪您继续赏月了。”

  老皇帝略微动容。

  原来他这儿子不顾病重,执意过来赴宴,是为了陪他。

  他知太子命不久矣。

  今夜,兴许是他最后一次陪自己赏月了。

  如此想着,老皇帝心中难得多出一分柔软。

  他抬头看了一眼夜空,月亮躲在云里,还没出来。

  “周能,将太子先行带到客殿好生歇息。”

  他吩咐一声,看向李承翊,语气难得柔和:

  “待月华至,朕再让周能去接你,你我父子,今夜定能同赏中秋月。”

  李承乾就坐在李承翊对面。

  人越是没有什么,便越会渴求什么。

  自小到大,他为嫡长。

  他有母后宠爱,却从未得到过父皇另眼相看。

  因此,即便明知六弟是他的挡箭牌,又命不久矣,父皇才会对他格外优待。

  他心中却仍免不了嫉恨,因而出声附和时,脸上笑容都显得不太自然。

  “六皇弟,为兄也等你。”

  此话一出,皇后眉头大皱,急忙补救道:

  “陛下,乾王与太子兄弟情深,一时失言,还请陛下恕罪!”

  中秋宴并非家宴,殿内不仅有宗室,也有内阁官员。

  乾儿怎么能在如此正式的场合,称呼太子为弟?

  陛下正怜惜太子呢,若是怒气上头,少不得给治乾儿一个不敬储君之罪!

  乾王听到母后发话,才反应过来自己闯了祸,慌忙跪在地上:

  “儿臣知错。”

  老皇帝没看李承乾,吩咐周能将李承翊送出去后,复才摆了摆手,淡淡道:

  “起来,回去坐着。”

  李承乾暗松了口气:“多谢父皇!”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