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3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

  苏照棠回到京城,已是三天后的事。

  与她一同回来的,还有陇西郡王的死讯。

  死讯一经传出,平静下来没几日的京城,仿佛湖面被投下一颗巨石,激起千层浪。

  当天,大量太医涌入县主府,引得各方议论声不断。

  短短半日光景,有关“棠乐县主重伤垂危”、“棠乐县主毁容”之类的谣言便传得到处都是。

  而另一边,皇帝暗卫与大理寺官差几乎同时出发,飞速赶往陇西调查。

  各方闻风而动,纷纷派人前去陇西打探消息。

  傍晚,宫太医从县主府出来,受召匆匆入宫。

  “启禀陛下,棠乐县主伤势虽不重,却十分凶险。

  其脖颈有一道寸许长的到场,再进一分就会割破喉管而亡。

  棠乐县主因此惊吓过度,精神颇有失常,须得静养一段时日,可见好转。”

  老皇帝面色冷沉,“脸呢?”

  宫太医愣了一下,才意识到皇帝问的是什么,忙低下头:

  “回禀陛下,棠乐县主身体有多处淤伤,但面容完好,并无伤痕。”

  老皇帝听到这话,面色略微好转。

  沈三桂连命都丢了,这丫头倒是运气不错,伤势轻,脸也没毁容。

  待这枚棋子缓上一缓,还能接着用。

  他挥了挥手,让宫太医下去,走到大殿门前,负手望天。

  杀沈三桂的罪魁祸首,他心中早已有了人选。

  蛮军这些年被沈、元二家联手压制,哪敢深入陇西城后方突袭?

  能在那个时间点,扮作蛮军精准截杀沈三桂的,只有一个——元家!

  可他想不通的是,他分化陇西的谋划才刚刚开始,只削减了陇西军一成开支,元家的反应不应该如此之大。

  老皇帝眼里闪过阴沉。

  是谁在从中作梗?

  “阿嚏!”

  苏照棠正用着晚膳,忽然打了个喷嚏。

  琼枝立刻起身:“奴婢再去煮姜汤。”

  苏照棠连忙将人拉住,“我都喝两碗了,再多的风寒也早让你驱散了。”

  琼枝撅起嘴,“那姑娘您怎么还打喷嚏?”

  苏照棠闻言轻笑:“多半是有人在念叨。”

  琼枝一听觉得有理,熄了再去煮姜汤的心思。

  主子这一回来,京城谣言满天飞,可不就遭人念叨吗。

  两人话说着,赵嬷嬷一脸喜气洋洋地出现在门口。

  “县主,老奴给您送新衣来了!”

  在她身后,丫鬟们一字排开,端着各色锦绣。

  “这些都是老奴原本准备给您寄到陇西的,听说陇西天容易凉,老奴还特地裁了几件厚实的。”

  赵嬷嬷笑着说完,眼泪就忍不住了:

  “老奴还以为,这辈子再也见不到您了……”

  赵嬷嬷还没哭完,就被刘嬷嬷挤开,指着骂道:

  “你这老货,县主回来是天大的好事!你在流什么马尿?”

  说完,刘嬷嬷招了招手,又一排丫鬟们走上前,托盘上放着各种新时款式的鞋子。

  “县主,这是老奴给你备的……”

  刘嬷嬷话到一半,就哽咽了起来,比赵嬷嬷还不如。

  范厨子在门外偷看到这里,顿时忍不住了,端起小徒手里的食盘,就进了屋。

  “县主,您尝尝,这是我照您口味研究出来的新菜!”

  苏照棠目光柔和地看着她们,眼里带着暖意。

  她心知陇西凶险,嫁过去后生死难料。

  所以她在出嫁之前,便提前遣散了府里所有下人。

  除了死活都要跟着她的琼枝和书舟。

  没想到她才回来不到半日,在局势未清之前,这些人便义无反顾地回了府内,一个也没少。

  忠仆,大抵如是。

  苏若清匆匆进门来,就看到一群下人正围着自家女儿争宠。

  屋里太过热闹,让她酝酿了一路的泪,硬是没能哭出来。

  众奴仆听说主子受了惊吓,安排这一出,本是想安抚主子。

  看到苏若清,她们立刻不闹了,纷纷行礼唤了一声“夫人”后,自觉退了下去。

  范厨子往厨房走得极快。

  夫人难得上门,他可要好好露一手。

  琼枝得了主子的眼色,也行了一礼,默默退了下去。

  屋内只剩下母女二人。

&ems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